人物
时段
朝代
“俞好问” 相关资源
诗文库 正文
俞好问诗藁序 宋末元初 · 牟巘
 出处:全宋文卷八二二八、《陵阳先生集》卷一二
诗直耳目玩耳。
自昔诗人,往往以之鉥心掐胃,甚至欲呕其心,而少陵亦有「良工心独苦」之语。
夫愁劳其心,以娱耳目,如膏自煎,盖可叹,而世且竟为之,悲鸣两吻不肯止,岂所苦未易夺所乐耶?
俞君好问日以吟哦为事,吾意其未免昔人之所患苦,而君方夷然以笑曰:「吾将以是娱吾心」。
阅其帙,佳句层出,不务为刻深噍杀,自有意度。
读之犹能使人喜,岂不足陶写性情者?
必有得之心,而非耳目所能与者。
君既以东坡「诗句且娱心」者名其集,又取林和靖暗香疏影」、涑水公「清浊酒」之句为韵而赋之。
用意如此,宜其有以自乐也。
余有幽忧之疾,念不能自释,今而后知诗之可以娱心。
奏金石,破蟋蟀之吟,安得与好问同其乐!
东坡石菖蒲赞后 宋末元初 · 牟巘
 出处:全宋文卷八二二九、《陵阳先生集》卷一五
《周礼》朝事之豆,其实昌本。
注者以为「菖蒲根切之四寸为菹」,四寸,一握也。
《春秋》载周公阅来聘,飨有昌歜。
注者亦以为昌歜即菖蒲菹。
而唐人乃谓遍检诸书传,菖蒲草无别名,未知其所由,疑之似太过。
文王嗜昌歜,安知非昌本而礼遂设之耶?
《月令》孟秋,「其味辛」,注者云水草之和气,即昌本也。
既言其辛,又言其和,何也?
《本草》云菖蒲味辛温二者皆备,与此注之说合。
东坡所取,乃节叶坚瘦,根须连络石上。
好事者移置盆中,为几案玩,如今所见者也。
其根安得一握四寸之长,而可菹为耶?
况所谓水草之和气,初未始言生于石上,意深山穷涧之中,或有如《本草》所云,然未之见也。
退之昌阳引年,则又别为一名,岂退之亦以为似是而非,而人得以訾之耶?
俞好问示予以东坡《石菖蒲赞》,因书鄙见如此者,以俟博物君子考焉。
义门和乐诗序 宋末元初 · 牟巘
 出处:全宋文卷八二二八
人有兄弟,均气同体。
《诗》曰「棠棣之华,鄂不韡韡」,言其华鄂相承也。
「鹡鸰在原,兄弟急难」,言其首尾相应也。
盖友爱之谊,莫切于急难之际。
及裒之原隰,忧患既平,「傧尔笾豆,饮酒之饫」,必曰「兄弟既具」,言如是则「和乐且孺」矣。
「妻子好合,如鼓瑟琴」,必曰「兄弟既翕」,言如是则「和乐且湛」矣。
盖友爱之情,尤不忘于安宁之后。
棠棣之不可一日废也如此。
德清孙氏上世以来,兄弟同居,见谓义门
至明之、微之,其义愈笃。
中更忧患,散而复聚,不但饮食之通、室家之好,一如承平时,又作和乐之堂,取义棠棣
昆仲皓首,嬉娱其间,和而后乐,申其燕好,养其恩义,未始忘忧患时也,庶能知是诗之旨矣。
于是姻戚称其睦,乡里化其顺。
郡邑传闻,旌门以表异之;
士大夫嘉叹,作诗以宠绥之。
流闻四方,以为盛事。
其母党俞好问,萃为一帙,以序属余。
伊川谓《棠棣》之诗,章多句少,多者极其郑重,少者各陈一义。
诸贤固皆得之,顾鄙陋之辞,猥簉其列,似若不类,况又冒书编端,能无恧乎(《陵阳先生集》卷一三。)
见:原缺,据库本、清抄本补。
挂蓑集序 宋末元初 · 牟巘
 出处:全宋文卷八二二八、《陵阳先生集》卷一三
久不见俞好问,忽自馀杭王居正《挂蓑集》过我蓬庐。
试阅之,亹亹乎何其辞之赡也!
意者取之胸中,施之笔下,如出自然,无一毫艰涩寒俭态,而其间多有佳处。
如《西园二十六咏》,好事而又有济胜之具,宜其能自乐其乐。
遇好泉石则吟,好风月则吟,好朋友则吟。
李观复、邓善之、仇仁近,皆有往还言句,而山村尤密熟。
予甚隽永山村诗。
居正欲挂渔蓑于其诗境,大是奇事,虚谷老子遂以「王蓑衣」称之,可知其人矣。
「江上晚来堪尽处,渔人披得一蓑归」,故自佳也,不如「孤舟蓑笠翁,独钓寒江雪」,不犯手脚,自然图画。
炎天畏暑,火云如山,辄以此书《挂蓑集》,如何如何?
俞好问交乐轩记 宋末元初 · 牟巘
 出处:全宋文卷八二三三、《陵阳先生集》卷一○、《南宋文范》卷四六
俞好问名其轩曰「交乐」,以问于吾。
吾曰:「是何居」?
好问曰:「吾得之蒙庄书」。
吾曰:「岂非老子之语南荣趎,所谓交食于地,交乐于天者欤」?
他日子綦以语九方歅,则又曰:「邀食焉,邀乐焉,何也」?
夫交者,同也;
邀者,求也。
试就其说而言之曰:交是矣,交食于地,人乐也;
交乐于天,天乐也。
人乐,与人为徒者也;
天乐,与天为徒者也。
人游乎天地之内而未出乎天地之外,是故人物同宇而物易汩乎人,利害同域而害实生乎利,四者盖同行而异情。
天而不人,则相安以恬,乐也;
人而不天,则相争以夺,不乐也。
乌乎,安得至人而与之论天乐!
好问胸襟洒落疏快,无町畦,无留藏。
居敢溪之上,萧爽数椽。
堂有老母,以志为养,菽水尽欢,有如甘旨,一可乐。
其性喜书,昼抄夜诵,有四犹子,时来讲说,二可乐。
又喜为诗,操笔立就,有佳客至,相与吟哦,三可乐。
隙地杂植有香之花,四时皆春,芳菲不断,四可乐。
好问每曰:「我交食于地,不与地争崄巇之利;
交乐于天,不与天争阴阳之和。
孰为人与物?
孰为利与害?
惟其无四者之累,是以有四者之乐。
未尝力邀而强取之,如子之云者,天耶人耶,人耶天耶」!
吾闻之叹曰:吾于好问,托其交而不知其乐,吾其至愚哉,何足与论天乐!
虽然,至愚同至人,其亦可乐,吾所乐乎哉!
耕隐说 宋末元初 · 牟巘
 出处:全宋文卷八二三二、《陵阳先生集》卷一四
自昔以来,士率以隐遁为高,事或不同,其致一也。
有隐于耕者,长沮桀溺耦而耕是也;
有隐于钓者,严子陵羊裘钓七里滩是也;
有隐于卜者,司马季主卖卜长安市宋忠、贾谊过之是也。
吾友俞好问之田邻蔡道明字子诚自号「耕隐」,其慕耕耦隐者欤?
「但存方寸地,留与子孙耕」,为此言者可谓知本矣,要使其后人长留得读书种子耳。
吾老农也,曾无寸土可以施其锄钁,于耕隐盖不胜健羡,因书而归之。
刘耕心字说 宋末元初 · 牟巘
 出处:全宋文卷八二三二、《陵阳先生集》卷一四
三衢国良自号「耕心」,因俞好问来求予说。
予再世倅衢,若有夙缘,每闻衢人语辄喜,况世家好学者乎?
耕心盖取「但存方寸地,留与子孙耕」之义也。
余谓国良:「浙右频岁水毁,田与江通,波民饥无所得食,旦暮沟壑不自保,而国良方自其心之田,何其色之恬而计之迂耶」?
国良笑曰:「吾之田不耕种,不菑畬,无南阡北陌之殊,无耒耜钱镈之劳,无水旱螟螣之害,乃上世以来口分世业常熟之田也。
岁纵大歉,顾视吾方寸之间,其田无恙,吾复何忧」?
余然后知国良之所,在此而不在彼。
天下未有而不种,种而不生者。
修德以种之,讲学以耨之,必有事焉。
勿正心,勿忘,勿助长以养之,其用力盖有百倍于农夫者矣。
因以鄙语一诗以遗之云尔。
夕阳犹作子孙计,尺寸之疆抵死争。
劳苦形神何日足,见成田地役人
传家书种休教断,积善心苗自会生。
今有刘章种田法,尽除莨莠保吾成。
俞好问座右铭 宋末元初 · 牟巘
 出处:全宋文卷八二三五、《陵阳先生集》卷七
俞好问摘《西铭》「玉成」二字揭之座右,俾其子若孙因名思义,克遂有成。
天地之心,生于万物,其生维何,凝冱摧剥。
蒹葭苍苍,受变乃成,霜露既杀,而况在人?
贫贱忧戚,是为福泽;
德慧术智,是为疢疾。
增益不能,空乏其身,于维此意,未或不仁。
父母于子,夫岂不爱,厥既爱之,曷骄以败?
恩之过甚,如饱则伤,所以古人,教必义方。
旨哉《西铭》,造化全体,惟好问父,以训其子。
他山之石,攻玉之工,物有相假,始就厥功。
彼粗而厉,此温而密,宛其成矣,错落圭璧。
如琢如磨,君子自修,既恂且慄,镌发孔周。
匪玉其美,伊石其力,生成之德。
俞好问刊诗集疏 宋末元初 · 牟巘
 出处:全宋文卷八二三八、《陵阳先生集》卷二二
太白平生,诗卷长留天地间;
豫章以后,家派亦有《江湖集》。
俞好问甫胸中卓荦,笔下清新。
七步即成章,莫喻其敏;
一字不堪煮,乃坐此穷。
北则容斋老山,南则厚斋虚谷
大相题品,尽可流传。
可与运斤成风,使施妙斲;
勿令漏瓢贮水,徒费苦吟。
辄与发端,以谂好事。